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
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里,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推动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公司地处沿海交通方便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
C.列强忙于应对危机无暇东顾 | D.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省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诏书不能说明
A.妥协体现了历史智慧 | B.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
C.加快中国走向共和的步伐 | D.企图保留君主地位 |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A.达官显贵 | B.知识分子 | C.市民阶层 | D.社会游民 |
古代中国某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黄宗羲 |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①建筑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运河文化史 ④商帮发展史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