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专题一的学习,小梅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
| A.武则天与科举制 | B.周武王与分封制 |
| C.秦始皇与“焚书”“坑儒” | D.汉武帝与内阁 |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
|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
|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
| B.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
|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
|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
| A.科技发展的停滞 | B.科举制度的衰落 |
| C.官僚政治的腐败 |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
|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
|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
|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