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民族之统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这里“民族之统一”的内涵是

A.目的是要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C.反对帝国主义,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宗旨 D.实际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的反映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理发。有人在附近玩法,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伤了奴隶的耳朵。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广场理发是错误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