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赫鲁晓夫推行的农业改革 B.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国推行人民公社化体制 D.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的核心是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
C.核武器使美苏关系逐渐缓和 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

1931年,苏联购买了美国机器出口总量的50%,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苏联的购买力则占到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 50%。这说明

A.西方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发展工业
C.苏联对机器需求的增加 D.苏联是进口机器的国家

《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形势发生变化”是在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末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中期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