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 D.不主张革命 |
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 | 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 |
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 | 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 |
梁启超《灭国新法论》:“教育固国民之元气也,顾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通事之人,声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人士咸歆而慕之,……吾知此后外国教育之势日涨,而此等之风气亦日开,所以偿义和团之损失者,如是而已。请判断这是在什么重大事件之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B.《辛丑条约》的签订 |
C.中日甲午战争 |
D.戊戌变法 |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观察下列历史建筑旧址图片,其中与宣传鼓动维新变法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有()
①洋务派兴办工业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民间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④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