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定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A、B、C、D四个实验中能与实验I作为一组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编号 |
温度 |
溶剂种类 |
溶剂体积 |
加入固体质量 |
溶解情况 |
实验I |
20℃ |
水 |
10 mL |
5 g硝酸钾 |
部分溶解 |
A |
20℃ |
酒精 |
10 mL |
50 g硝酸钾 |
几乎不溶解 |
B |
20℃ |
水 |
10 mL |
5 g食盐 |
部分溶解 |
C |
80℃ |
水 |
20 mL |
5 g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D |
80℃ |
水 |
10 mL |
10 g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要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后的残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有以下几步操作可供选择,①蒸发溶液 ②过滤 ③溶解 ④水洗 ⑤烘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 | B.③②⑤④ | C.③②④⑤ | D.③②①④ |
a、b两支试管,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已知a、b两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相等。则能正确表示a、b两支试管放出的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
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 | 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 |
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 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