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领略先贤古诗文之精华。
客至①   [唐]杜甫   
舍②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⑤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⑥尽余杯⑦。
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明府,县令的美称。②舍:指家。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⑤肯:能否允许。⑥呼取:叫,招呼⑦馀杯:余下来的酒。   
(二)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又久之,命坐,果蔬不具,其人已心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认真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A)材料一中客至是什么季节?(B)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C)这种诗体颔联和颈联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仔细阅读材料一,我们会发现首联、颔联内容为客,颈联、尾联为 B客(各填一动词)。
、解释材料二中划线的字词。
、材料二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请在材料二中找出与“公取自食之”中的“食”意思相同的词。
、比较两则材料,说说杜甫和王安石各有什么传统美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
何为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③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试将下面“一词多义”积累卡片补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111

词 义
例 句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    
得志,与民由之

(3)    
往送之门,戒之曰
(4)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
蔡 伦
范晔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宦官列传》)
【注释】①宫掖:整个皇宫。②小黄门:太监官职名。③军中的帐幕,引申为机要的地方或事物。④敦慎:诚实谨慎。⑤匡弼:纠正,辅助。⑥尚方:官署,主管皇家日常器物。⑦秘剑:皇室用的剑。⑧书契:书籍文契。⑨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
(1)犯严颜(      )      (2)闭门绝宾(      )
(3)布、鱼网以为纸(      )  (4)故天下称“蔡侯纸”(      )
.翻译下面句子。
(1)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2)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文中能够体现蔡伦对世人影响的语句有哪些?
.细读选文,说说蔡伦所造“蔡侯纸”有什么优越性?
.蔡伦是东汉人,试借助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断:成语“纸上谈兵”和“洛阳纸贵”中的“纸”,原材料各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郢①书燕说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此。
①郢(yǐng):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举()(2)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
C.表明治国的根本在于举贤而任之。
D.批评今世学者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读书以过目成诵能,最是不事。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第②段主要论证了:“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术。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③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注释】①怒:责备。②一郎:一位官员。③谏议大夫:官职名称。④笏(hù):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前面,用于记录向皇上上奏的有关内容。
.解释上文中划线字。
(1)此人清素()
(2)岂轻臣而不顾也得()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
B.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C.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D.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

.从文中看,刘行本要求隋主宽容部下的直接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从刘行本进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