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 ②空谷传响
③余拏一小舟 ④与余舟一芥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
、三峡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 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
陈寿
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孤 ①,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 ②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② 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③。"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③年十五,母使行学 ④.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④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
②以其境过
③喜怒不形于
④ 自见其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____。
② 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②【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田饶 鲁哀公曰 |
故外户而不闭,是 大同(《大道之行也》) |
B.守夜不失时, 也 |
谓为 然(《隆中对》) |
C.吾 子之言 |
即 诗四句(《伤仲永》) |
D.臣闻食 食者不毁 |
其器 真不知马也(《马说》)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入见
②民弗 也
③忠之 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人云:“上善若水。”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 遇到高山 , 它能巧妙地绕过去 ;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
(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 |
已 |
|
②儿痴如此 |
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