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
C.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D.胆固醇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
下图是小麦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小麦淀粉酶在35℃时,小麦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
B.0℃和100℃时,酶的催化效率都降为0,所以酶都已失去活性 |
C.根据A图曲线推测,随着温度由0℃升高到35℃,酶的催化效率可望恢复 |
D.根据B图曲线推测,随着温度由100℃降低到35℃,酶的活性不再恢复 |
对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而成,排列在外侧 |
B.复制需要模板、酶、能量与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
C.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均保留一条母链,是半保留复制 |
D.复制时要整个DNA分子解开螺旋后再复制 |
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过氧化氢酶,能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①~⑥号试管中,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最多的是试管② |
B.试管②肝脏研磨的目的是防止过氧化氢酶分解 |
C.比较①和②号试管,所看到的现象说明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D.②号试管与⑤⑥号试管产生的气泡不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
下列有关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B.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C.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