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现有一批西瓜种子,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依次为瓜皮浓绿有条斑、厚皮)。将这批种子随机分为①②两组,分别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1)①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则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育种原理是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两个亲本        
(属于、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原因是                              
(2)②组实验中所结西瓜瓜皮全是浓绿有条斑,但自交后代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嫩绿无条斑西瓜,请简要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3)假设②组中还出现了少量结薄皮西瓜的植株,欲鉴别其是否为纯台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检验过程,并作简要说明。如果检验得知该植株为杂合子,为了得到可稳定遗传的薄皮西瓜品种,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出两种)。在选育薄皮西瓜的过程中,该物种是否发生了进化?    ,判断的依据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据图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__。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期、S期和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
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l.9 h。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实验探究: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等。某种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6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7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你设计出所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
在探索生物进化证据的研究中,人们常常用生理学上的免疫反应实验来探究人与不同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从而为进化理论的建立提供依据。下面提供人、黑猩猩和猕猴的血清若干、试管数支、活家兔一只,以及其他实验用具,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人与黑猩猩、猕猴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实验原理和实验假设:(略)
(1)实验方法和步骤:
(2)结果分析:

实验分析:
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产生的首选原因是__________细菌出现。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
(3)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