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A.占领德国 | B.建立北约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提出杜鲁门主义 |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使落后的俄国的发展进程大大加速’,仿佛一下子‘就赶上了意大利和英国,并且几乎赶上了法国’。”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民主革命的完成有助于俄国成为强国 | B.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C.民主革命使俄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 D.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
C.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 |
D.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参、众两院 |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 B.人文主义精神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D.人生而自由意识 |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 B.政治体制的产物 |
C.频繁改革的结果 |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