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以下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A.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
B.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美、德三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 |
C.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秦朝、元朝是如何针对现实环境的变化设置相关制度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
D.材料四的示意图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的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 |
(25分)文明史观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文明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某班同学在探究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其一一解决。
问题一:异彩纷呈的文明之花
(1)新航路开辟之前,中西方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均以其丰硕的成果,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4分)
问题二:特立独行的文明轨迹
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 "专制化"与 "民主化“趋势的强化。
(2)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相似”之处。指出东、西方 (以英美为例)在政治上“巨大反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民主化”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13分)
问题三:殊路同归的文明交融
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了嬗变,其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华文明发展的擅变 。(8分)
社会流动(不同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升迁与变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社会流动的问题
(1)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
(2)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城市化的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举出这一时期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史实。分析流动的背景因素和影响。
(3)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一纸户口登记条例将城市和农村人为的割裂开来。评述新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4)下图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新中间阶层应由哪些人员构成?从历史角度分析为什么当前中国新中间阶层没能发展壮大起来?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全新的政体”?用史实说明,和英国的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2)有人说,法国是资产阶级“政府体制的试验场”,在《人权宣言》发表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孟德斯鸠等“政府体制设计家”们所能想到的或没能想的政体几乎都在法国出现过。请至少举出《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曾出现的三种资产阶级政体及政权名称,并说明法国最终通过什么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革命理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怎样的革命实践?为了维护革命实践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在法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
从政体结构来看,孙中山理想的国家政权更接近以上那一国家的体制?
英国圈地运动
材料一 (在英国人看来,圈地)是指西欧的公共田地、草场、牧场及其它可耕土地划分或合并成为详细标界、个人所有和个人经营管理的现代农场耕地的过程。……通过圈地运动农场庄园可用于常年牧场的范围扩大,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的效率。通过圈地运动,欧洲公有的可耕土地——它是现代农业最可怕的障碍——已大体消失。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六卷
材料二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它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
后来,这个约翰·米波尔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园。有些房屋被拆毁,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烧掉,我们被强行驱逐出来。如果有谁不愿意,波米尔就率领打手包围他的家。这些人手持刀剑、木棒,气势汹汹,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门,毫不顾忌他的妻子儿女的号哭。
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300年前一群英国农民给国王的上诉书
材料三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英国国会颁布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它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请回答:
1)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
2)现代化的进程最早始于英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概要回答当时英国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3)你怎样评价圈地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宏观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和解释历史是考察历史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某校历史研究会的小赵同学,根据新中国建立至今经济建设的历程,画出了下图。
请回答:
1)根据上图,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建国后的60年中间,曾在某一时期出现过明显的曲折。请你用一、二句概括精练的语句,指明造成这一种曲折的最主要原因。并举两个史实,具体说明。(3 分)
2)这一曲折经历,给了中国人民哪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