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放射性32P标记双链DNA分子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此细菌破裂后若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32P的噬菌体数目是
| A.1个 | B.2个 | C.100个 | D.200个 |
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 B.过程②为光合作用,原核生物可以进行此过程 |
|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和H2O |
|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列文虎克是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 |
| B.罗伯特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 |
|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并不多 |
| B.ATP 分子中有2个以上的高能磷酸键 |
| C.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ATP直接提供 |
|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
| B.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 C.增大底物浓度可能会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
| D.减小底物浓度可能会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 A.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
|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
|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需要载体的运输就是被动运输 |
| D.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