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染色单体含有1 个双链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的1 条染色体含有
A.4个双链的DNA分子 | B.2个双链的DNA分子 |
C.2个单链的DNA分子 | D.1个双链的DNA分子 |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
B.Ⅱ2和Ⅱ4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
C.Ⅱ2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患病概率为1/2 |
D.Ⅱ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女孩都是纯合子 |
下图是马铃薯细胞的部分DNA片段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脯氨酸的密码子为CCA、CCG、CCU、CCC)
A. a链中A、T两个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B. 若b链上的CGA突变为GGA,则丙氨酸将变为脯氨酸
C. 与③相比,②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D. 图中丙氨酸的密码子是CGA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
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