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
C.“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 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
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最高长官不能调动军队,但可以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 )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路 ②省 ③道 ④州
A.①④③② | B.④①③② | C.④③①② | D.①②③④ |
与下面两幅地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 )
A.秦、西汉 | B.唐、元 | C.秦、唐 | D.西汉、元 |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 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
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 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