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说道:“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化学工业的兴盛
③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美苏的直接对抗 |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 C.冷战格局的扩展 |
|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学法律专业的课程对各国家的根本大法大多以“国家法”作为教学的名称,而1954年后则都一律改为“宪法”。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法律教育模式的影响 |
| B.中国法律教育理念的成熟 |
| C.新中国法制建设发展的影响 |
| D.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确立 |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
| B.改变策略,建立多极世界 |
| C.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
|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