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
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 |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 |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从中也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
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事实是()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 |
C.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 B.西汉 |
C.南北朝 | D.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