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帮助成吉思汗陵榇(棺材)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
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
C.促进了民族融合 |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
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 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
下表是1890—1914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890年 |
《谢尔曼法》 |
推动了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对自由竞争进一步实行限制 |
1894年 |
《威尔逊──葛曼法》 |
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或免税 |
1906年 |
《食品卫生和药品法》 |
成立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1914年 |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
有发布违禁命令的权力,对于违反命令的工商企业,可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较少
D.一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 整体史观 | B.编年史 文明史观 | C.编年史 社会史观 | D.国别史 生态史观 |
在英国,自耕农即独立小农直到1750年才消亡。在法国,直到19世纪后半期,小农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在美国,独立的自由小农创造了“美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史实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 B.小农经济助推现代化发展 |
C.工业革命打击了小农经济 | D.各国小农经济本质上不同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他在这里反思了
A.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
C.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