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当 |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对以下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
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 |
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
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导致如下表中国产业结构在1936年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单位:万元
合计 |
外国资本 |
本国资本 (不包括东北) |
本国资本中之官僚资本 |
本国资本中之民族资本 |
|
工矿业 |
429 600 |
292 000 |
137 600 |
20 600 |
117 000 |
交通运输业 |
391 400 |
351 400 |
40 000 |
23 500 |
16 500 |
合计 |
821 000 |
643 400 |
177 600 |
44 100 |
133 600 |
A.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贡献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
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
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