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观点的是
A.发现了“新大陆” | B.开辟了“新航路” | C.证实了“地圆说” | D.找到了“无主地”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实行粮食税制度 | 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 D.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
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A.农业灌溉的需要 | B.旅游观光的需要 |
C.商品运输的需要 |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
观察下图,这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
C.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