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1分)
⑵请选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仔细阅读诗歌,体会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①“船”象征:       ②“岸”象征:
③“风暴”象征:      ④“灯”象征:
作者借助这些象征性形象,是为了鼓励人们________。
双桅船在一个纬度告别,又相约在“另一个纬度相遇”,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一片又一片“心爱的岸”,“不怕天涯海角”,甘愿“再分东西”,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写照呢?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马十分驯服,完全忠实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的,习惯了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诗的结尾“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有什么含义?
“老马”象征了旧社会中__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短诗,完成小题。
绿与丹
春天,绿的世界;枫叶如丹,
秋天,丹的天地。挂满一树,
绿,是①的颜色,铺满一地。
绿,是②的颜色,丹,是④的颜色,
又是③的颜色。丹,是⑤的颜色,
到了夏季,又是⑥的颜色。
绿变得更浓、更深。绿与丹,
生命在蝉鸣蛙噪翕动,打扮着天地,
生命在炽热阴雨中争斗。为人间,
于是,凉风起天末,演化出五色斑斓。
秋天到了。
给诗中①—⑥空缺处填上合理的词语(只写序号)。

A.收获 B.播种 C.成功 D.希望 E.孕育着新生命 F.走向成熟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诗中加线的两个句子富于形象化。“翕动”、“争斗”说的是生命的________;“蝉鸣蛙噪”、“炽热阴雨”说的是人生________。这加线句表达的主要含义是________。
如果给这首诗划分两部分,怎么分?请在文中用“||”线表示,并归纳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主要歌颂的是________(答案限3个字以内)。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
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迷人的故乡,
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
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
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写出第二节押韵的字:
诗中的“我”是一位,这首诗描绘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的感情以及为了故乡的情怀。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家乡,想想怎样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试着把歌词改一改,完成下面填空。
在那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
无论,总是把你
啊,故乡,的地方,无论,总是把你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论是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土壤,
我都将顽强地热情地生活。
②哪里有孩子的哭声,我便走去,
用柔嫩的枝条拥抱他们,
给他们一只只红艳艳的苹果;
哪里有老人在呻吟,我便走去,
拉着他们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
给他们温暖,使他们欢乐。
③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
给新婚的嫁娘,
作闪光的耳环;
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
给辛勤的母亲,
作擦汗的手帕。
④雨雪纷飞--
我伸展开手臂,覆盖他们低矮的小屋,
作他们的伞,
使每个人都有宁静的梦;
月光如水--
我便弹响无弦琴;
抚慰他们劳动回来的疲倦的身子,
为他们唱歌。
我为他们抗击风沙,
我为他们抵御雷火
将“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土壤”改成“无论在哪里”好不好?为什么?
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两个),并说说表达效果。
第四节诗人从哪些角度反复吟唱表现美好的心灵的?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