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可以变成饱和溶液 |
|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
|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NaCl、HCl | B.H2SO4、KCl、FeCl3 |
| C.BaCl2、KNO3、NaCl | D.AgNO3、ZnCl2、NaNO3 |
按下图中实验装置进行相关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某气体的成分可能是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有增加,则该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 A.CO和N2 | B.H2和CO | C.N2和CH4 | D.CH4 |
白色点滴板(见下图)是带有孔穴的白色瓷板,可用于显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微型化学反应。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合适在白色点滴板中进行实验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
|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 D.稀盐酸和锌粒 |
因果关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个因果关系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 C.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
|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