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书中自有黄金屋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21世纪教育网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的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21世纪教育网
⑤“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选自星育网,有删改。)21世纪教育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4分)
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消化”的含义。(2分)
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学而不思则罔”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 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这几段文字多次描写朔(北)风和大雪,有哪三方面的作用?(3分)
细心、缜密是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请你在第②段找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除这方面性格外,你还能说出林冲另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吗?请结合相关 的情节加以分析。(5分)

我们会努力
①提起现在NBA中谁是最蹿红的明星,毋庸置疑,林书豪这个名字您会脱口而出,临危受命的他带领纽约尼克斯队结束噩梦般的连败后取得7连胜;美国《时代》周刊将它的亚洲版封面也给了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林疯狂”。在林书豪一夜崛起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是听听与林书豪有过交往的央视体育频道篮球项目解说员于嘉是怎么描述的。
②去年5月底,NBA篮球大篷车驶抵上海,揭开了为期两天的活动,与之同行的便有当时效力于金州勇士队的林书豪,这也使于嘉有了首次与林书豪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③在上海8万人体育场一家餐厅的二楼包厢里,在座的不仅有林书豪,还有他的父母和弟弟。经旁人介绍,林书豪很礼貌地与于嘉握了握手。“兄弟俩都很有礼貌,懂得怎样使用公筷、不在他人讲话时聒噪,当服务员更换餐盘时,他们会双手把盘子递过去以示尊重,每上一个新菜,哥儿俩都要先问问妈妈那是什么,得到解释后才会动筷子……这样的举动俨然和国内的同龄人显得有所不同。再比如,他在平湖中学教小孩子打篮球,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投入足够的耐心,孩子们也乐意跟这个平和可亲的大哥哥一起打篮球。在打完球之后孩子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不是索要签名,就是争相合影,而且是络绎不绝。最后连旁边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上前提醒说‘时间到了,该走了。’林书豪却回过头,轻轻地说‘再签几分钟吧,人家等了很久。’”于嘉不无感慨地介绍道。
④而在上海,对于林书豪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早上的晨练,不但自己练习力量、运球和投篮,他还带着弟弟一起练习。因为弟弟也是个篮球迷,当时已受邀参加NIKE的全亚洲训练营。所以每天早上兄弟俩6点半起床吃早饭,7点半开始训练,最后一天,他们回归健身房做力量练习,每一个细节动作,林书豪都告诫弟弟一定要做到家,不要有任何折扣,否则就是欺骗了自己。每当弟弟感觉动作吃力时,哥哥都会大声鼓励。等到全部动作完成,兄弟俩又像小时候那样打闹说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⑤这不禁令于嘉想起了林书豪在与他谈到天赋时所说的一段话,“我(林书豪)常跟弟弟说,这世界上有太多天赋出众却懒散的人,感谢他们吧,是他们给了我们这样没什么天赋的人以机会,因为我们会努力。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视体育频道篮球项目解说员于嘉首次与林书豪面对面接触的地点是上海。
B.第③段的 省略号是列举的省略,表明林书豪的礼貌言行还有很多,这里只列举其一二。
C.第④段描写林书豪和弟弟童年时候一起练习力量、运球和投篮。
D.林书豪有礼貌,平和可亲,努力向上,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第①段中“临危受命”让你联想到《出师表》中的哪句话?
请概括③④段所描述的内容(从三处考虑)。
本文最后一段画线句涤荡心灵、启迪智慧,它给你怎样深刻的思考?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中的“重要”,强调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较主要的途径,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特点。
B.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使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说服力强。
C.②③④段可以调换顺序,因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明显的主次、先后之分。
D.第⑥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点明中心,深化论点,发出号召。

“动笔墨读书”有三大好处:(1);(2)
;(3)。
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这段说明文字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和。
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丹崖
①他的确是个命途多舛的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也就算了,但是,两岁那年,他又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上了小学,这时候,家里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他经常饿着肚子上学,沿途的酒馆里飘来浓浓的饭菜的香味,馋得他一个劲儿地咽口水。实在饿极了,只得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茶馆门前的残茶筛里偷偷抓了几把泡过的茶叶充饥。
②13岁那年,为了缓解家庭压力,他终止了学业,参军到了部队做了一名通讯员,每天跟随一个司令员,负责给司令打扫卫生,牵马。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司令员被安排到了济南四里烈士纪念塔筹建处工作,因工作需要,这个筹建处集合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在这些美术人才的耳rǔ__目rǎn__下,他一下子迷上了油画。
③为了练习绘画,他到处找纸张,他的第一张油画是在自己的床单上完成的。 他画的是一张斯大林肖像,完成油画的那一晚,他欣喜若狂到辗转难眠,从自己的这幅画里,他仿佛看到自己生命的图景,那图景是那样的光明。19岁那年,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他的艺术生命从此开始,风生水起。
④然而,他的事业之树刚刚萌芽,就被一场严霜被抹煞了。因为,文化大革命来了,他被凶残的造反派剁碎了脚骨,挑断了右手手筋,而且还被押着到处游行。在这场劫难当中,他受尽了非人的待遇,后来,他还被关进了监狱,一关就是5年!
⑤经历了“ (1)”,陡现“ (2)”,没想到突然又来了个“ (3)”,许多人都认为他一定要崩溃。然而,在这5年当中,他没有抱怨命运待他的不公,而是把监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等学府”,为此,没有一刻停止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毛笔,他就用筷子练习作画,由于他的手筋被挑断了,一开始,他连筷子也抓不住,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每天坚持练习,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才渐渐恢复了自己的绘画能力。
⑥回忆起这段岁月,他眉飞色舞地说,这里是十八层地狱,但是,也是锻炼汉子的最高学府,我就是从那里来的!是的,正是这位从十八层地狱当中走出来的汉子,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常出色的知名画家!没错,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
⑦成名之后的韩美林,又开始了另外一场战争,那就是与病魔的周旋,他曾患有糖尿病,还因劳累型心肌梗死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但是,每一次,他都是胜者!
⑧提及他的艰难处境,许多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人们都说,换作其他人,早就被拖垮了,甚至是因崩溃而轻生了。对于这些,韩美林这样说:“世界美好也在于有丑的东西,人家折磨你,你再想不开,你再想不开,这不是和别人一起折磨你自己吗?我看不如奋发向前的好,前面有鲜花,不全是荆棘。”
⑨是啊,前面有鲜花,也有荆棘。这鲜花,并不是开在普通的土壤上,而是开在韩美林的心灵深处,这鲜花所散发出的倔强芬芳,足以让他忽略一切泥泞和荆棘,始终占据坚强人生的领奖台上!
⑩冯骥才曾经这样评价早年的韩美林:“当韩美林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无数贪婪的手把他两兜掏了个精光。”我想,那时候的韩美林一定想:感谢上帝,轻装简从以后,可以让我跑得更快!
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耳rǔ目rǎn____________
请在第⑤段横线上选填词语,并说说选填的理由。
A.山穷水尽 B.山环水绕 C.山清水秀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手法,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韩美林先生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请为本文选一个标题,并谈谈你的理由。
A.前面有荆棘,不全是鲜花 B.前面有鲜花,不全是荆棘
从本文看,对于艺术大师韩美林成功原因的探究,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诸多艰难处境的磨砺 B.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C.极好的艺术天赋 D.良好的机遇。

请用80字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阅读感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