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
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
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 ,Ksp(Ag2CrO4)=9×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 | B.CrO42-、Br-、Cl- |
C.Br-、Cl-、CrO42- | D.Br-、CrO42-、Cl- |
常温下,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达到溶解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Ba2+)=c(SO42-) |
B.c(Ba2+)增大,c(SO42-)减小 |
C.c(Ba2+)≠c(SO42-),c(Ba2+)·c(SO42-)=Ksp(BaSO4) |
D.c(Ba2+)≠c(SO),c(Ba2+)· c(SO42-)≠Ksp(BaSO4) |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l和K2CO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泛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中一定不存在FeO |
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Fe和CuO |
C.Z溶液中一定含有KCl、K2CO3 |
D.Y中不一定存在MnO2 |
往含有少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如图变化,四条曲线(c和d图像部分重叠)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Cl-b:K+ c:CO32- d:HCO3- |
B.a:K+ b:CO32- c:Cl- d:HCO3- |
C.a:K+ b:CO32- c:HCO3- d:Cl- |
D.a:K+ b:HCO3- c:Cl- d: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