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给出的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为农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①②③过程是酶解法去细胞壁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该过程应在 溶液中进行。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___ _______。
(2)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营养物质和激素以及温度、光照和氧气pH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__。
(3)若番茄细胞内含A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条染色体,将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假设能成功)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___条染色体。必须用__________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一马铃薯植株。
(4)若c细胞是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除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外,还需 和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Ⅱ.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
(1)上述过程中主要应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有 。
(2)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为保持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通常在培养皿中铺上一层
细胞。胚胎工程的主要技术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 等
(3)“治疗性克隆”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仍然具有___________。
(4)若将上述技术用于白血病人的骨髓移植,且图 中患者是A型血(IAi),提供卵细胞的女性是AB型血(IAIB)的,则骨髓移植成功后患者的血型是_________型。
(5) 按上述方法克隆器官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_____ 。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糯性和非糯性等性状。已知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Bb)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比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品种产量高20%左右。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培育玉米杂交种时,需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间行种植杂交,在人工授粉之前的基本处理是;在某次以宽叶为父本进行前述育种时,收获的F1种子第二年种植偶然发现了一株窄叶玉米。科研人员对该植株相关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成进行了检测,检测染色体数目的方法是 ,检测基因组成的方法是。通过检测并分析结果如下表,请填写表中所缺相关内容:
(2)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大幅减产,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填“宽叶”或“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分别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与t控制,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一株糯性植株,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的3条9号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任一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该植株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精神因素引起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刚进人体内感染T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而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免疫力。
(3)图丙表示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射弧中的一个突触结构。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钠离子通过,也允许钾离子通过,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则膜两侧离子移动情况是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I.某同学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表实验。分组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10小时。请分析回答:
(1)酵母菌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是。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丙组酒精的产量远远多于甲组,原因可能是____。
(2)若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___ _,颜色变化最快的是组。
(3)家庭酿造少量葡萄酒的菌种来源于附着在上的野生酵母菌,发酵时温度要控制在 ℃之间。酿酒使用的发酵瓶不需要彻底灭菌,原因是除酵母菌外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葡萄酒发酵液的环境而受到抑制。
(4)酒厂酿制葡萄酒时,为提高酒的品质,需要在果汁中加入纯净酵母菌种,通常采用法将酵母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来纯化菌种并进行计数。除此方法外,还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来测定酵母菌数量,这种方法测定的是(填“活菌”、“死菌”或“活菌和死菌”)数目。
Ⅱ.实验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一)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二)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6组并分别调整到20℃、30℃、40℃、50℃、60℃、70℃。
(三)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在对应温度下处理过的玉米子粒提取液(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保持各组温度20min。
(四)向各试管反应液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五)重复(一)~(四)实验步骤5次,只是每次实验时间延长l0min。
结果分析:
(一)通过分析各试管中颜色变化来确定淀粉剩余量,从而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将淀粉剩余量换算成生成物的量,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
回答问题:
(1)由图一分析,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之间,30min时50℃试管中底物是否已全部分解?,理由是 。比较图一各温度条件下不同时间生成物量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在图二坐标中画出30min时不同温度下生成物量的曲线。
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每空1分,遗传图解4分,共10分)
(1)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2)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花色分别为。
(3)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注:高茎、矮茎基因分别用D、d表示)
杂交组合: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
①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③在方框内用遗传图解表示第②种预测过程。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生成障碍出血性疾病。其中以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Ⅷ)最为常见。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治疗血友病主要是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由于不能根治,这种治疗将伴随一生。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每空2分,共6分)
(1)当人体内存在血友病甲基因时是否就得血友病?为什么?
(2)若一对夫妻都不是血友病患者,但女方的哥哥是血友病患者,那么,如果这个女人怀了一男孩,要不要对胎儿作血友病甲的有关检查?为什么?如果怀的是一个女孩呢?
(3)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他的父亲、祖父是血友病患者,而他的母亲、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则男孩的血友病基因获得的途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