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1~2题。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有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③区域还可划分为下一级较低级区域
④区域的边界是都是明确的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 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图A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B为此图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陡崖M最大落差(米)为()
| A.198 | B.290 |
| C.380 | D.450 |
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300 | B.400 |
| C.500 | D.600 |
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 B.正东方向 |
| C.正西方向 | D.西南方向 |
北京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下图中大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小图示意苏门答腊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与②风向不同──大气环流不同 |
| B.③与④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
| C.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 |
| D.①与⑥植被相似──气候类型相同 |
苏门答腊岛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其原因有()
①距海较近,降水丰沛②地形崎岖,坡度较大
③多火山灰,土质坚实④处板块边界,岩石破碎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 B.岩浆侵入、地壳下降、侵蚀作用、地壳上升、沉积作用 |
| C.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
| D.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甲图景观是()
| 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 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 |
| 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 | 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 |
乙图岩石()
| A.可能为石灰岩 | B.上升冷凝而成 |
| C.可能为变质岩 | D.具有层理结构 |
与下图所示水系形态相对应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 A.甲──平行岭谷 | B.乙──中低周高 |
| C.丙──北高南低 | D.丁──地表崎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