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世界金融危机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几年,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东盟等传统市场,从而引发了诸多贸易摩擦。有资料显示,目前欧洲是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由于我国在关键技术和工艺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过分依赖国外市场,我国很多光伏企业低价竞争,不断压缩利润空间。欧盟委员会作出初步决定,定于2013年6月6日起向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平均税率高达47%的临时反倾销税,涉案金额超过210亿美元,这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我国商务部曾于去年11月5日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今年高考前夕,某地部分考生到被誉为“文曲星”的许慎文化园祭拜,祈愿在今年的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对此,有人评论说,不能把一切寄托于神灵,高考还是要看考生的实际能力及现场发挥水平。
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对待这种拜神求学现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实现文化梦。
材料一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在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今天,文化梦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化梦”是历史的传承,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根基,培育了中华民族血脉同根、生生不息的民族自信心。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 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世界、中国作家莫言结缘诺贝尔文学奖等等的背后,是我们在逐步实现文化梦的过程。不当井底之蛙而盲目陶醉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在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发掘文化的内在魅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助推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富有的同时,让世界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凝厚与悠远,“文化梦”让“中国梦”更丰富多彩!
(2)结合材料二,谈谈怎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13年1月,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微距镜头这种新颖的拍摄手法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了解一个微观的世界,展现事物的结构美,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一些经典的美食文化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观众在纪录片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使得它成为“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能够代表中国纪录片的新标杆。
材料二 据调查,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2013年春节,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光盘行动”:政府部门取消团拜宴请、餐馆鼓励打包剩菜、消费者理性点菜。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请你谈谈树立节约消费观的意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继续审议社会保险法草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及审议车船税法草案等。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有关任免案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