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
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
| 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国家
|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
|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
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 A.分权制衡 | B.人民主权 |
| C.邦联主义 | D.联邦至上 |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里的“政治结构”是指
| A.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 | B.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
|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 D.两党轮流执掌政权 |
一位西方思想家写道:“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想通过他的圣洁,立法想通过它的最高权威,企图避免受到批判。但是这样来,它们只是唤起正当的怀疑,不可能要求得到真诚的尊重。”其中“我们的时代”是指
| A.古希腊文明时代 | B.文艺复兴时期 |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2014年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下图),借条中右边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字样,落款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 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 |
| 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 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 |
| 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