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白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②③①④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洋务企业的一面旗帜。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3年后招商局奇迹般地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击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下列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打破了外商轮船队航运业的垄断 |
B.上海轮船招商局以分洋人之利为目的 |
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以洋务派“求富”指导思想下创办的近代企业 |
D.上海轮船招商局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
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军功封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