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学习了空气的相关知识后,对自家地下车库里的空气产生了兴趣,想要探究一下其中的氧气含量与课本上的数据是否一致。
(1)小明可以找到的器具有:瓶子、注射器、塑料袋、细绳、玻璃片、气球、小刀等。请你选取其中合适的工具帮他设计两种取样方案。
方案1:
方案2:
(2)假设你已经帮助小明取回了一集气瓶的空气样品,现需将其转移到集气瓶B中储存起来以备测定。现有如下装置,请你帮他设计一个转移气体的方案 。
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如何一次性将它们鉴别出来,请写出操作方法、现象、结论。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至少二点)
(3)某同学选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是否可行?为什么?
探究实验报告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的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的目的:理解掌握蜡烛的有关性质知识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等
步骤和方法 |
现象 |
分析 |
|
点燃前[ |
蜡烛是白色蜡状固体,硬度小,稍有气味 |
||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 |
石蜡浮于水面 |
||
点燃蜡烛 |
蜡烛先熔化后气化,再燃烧;火焰明亮且明显分成三层 |
||
在烛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或水珠 |
||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振荡 |
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斑点 |
||
熄灭蜡烛 |
火焰熄灭,灯芯上产生一缕轻烟 |
轻烟为蜡烛蒸气冷却所致,遇明火可以燃烧。 |
结论:在通常情况下,蜡烛是白色蜡状固体,稍有气味,熔点、熔点较低,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蜡烛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等。
问题和建议:为进一步说明蜡烛是先气化,然后是石蜡蒸气燃烧,可用一根尖嘴的细玻璃管插入焰心,然后在尖嘴处点燃。根据是否能点燃,可推断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 -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一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3)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二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 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