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
|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
|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 |
|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
| B.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
| C.已知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则a>b |
| D.已知P (白磷,s)=P (红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
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7H18O3 |
| B.M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 |
| C.M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应 |
| D.1mol M常温下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 |
有关下列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合成氨反应为自发反应,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H都减小 |
| B.图2表示向含有H+、Mg2+、Al3+、NH4+中加入NaOH溶液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变化关系 |
| C.图3表示合成氨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n(H2)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可知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T1>T2,K2> K1(T1和T2表示温度,K1、K2表示对应温度下平衡常数) |
| D.图4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氨水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 A |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洗涤,干燥,加热灼烧 |
制取Al(OH)3 |
| B |
将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检验气体产物中的CO2 |
| C |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
酸性:HCO3- > Al(OH)3 |
| D |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恢复红色 |
验证亚硫酸的不稳定性 |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 | B.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⑥ |
| C.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