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猎豹捕食斑马 |
B.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
C.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授粉的蛾 |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 |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
D.群落内部各营养级的生物量相对稳定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 |
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
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 |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A.带有全球性 |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
图5-29中图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正立金字塔,图B为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倒置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图A显示能量流动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
B.图B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的总量 |
C.图A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有能量的损耗 |
D.图B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
大象是植食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人螳螂体内的约为 ( )
A.0 | B.106 | C.1×106 | D.106~2×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