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6--9题。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荒摸化 | C.盐碱化 | D.沙尘暴 |
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 |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
C.植被较少 | D.蒸发量增大 |
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
A.均向北 | B.均向南 | C.M向北,N向南 | D.M向南,N向北 |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3-5题。影响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 B.海陆因素 |
C.地形因素 | D.气候因素 |
图中甲、乙两地多年气温平均气温差介于
A.12℃~16℃之间 | B.8℃~16℃之间 |
C.8℃~12℃之间 | D.4℃~12℃之间 |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B.乙区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
C.该地区城市形成最主要原因是沿河设城 |
D.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 |
该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1~2题。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
A.流域面积小 | B.河流长度最短 |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 D.水土流失严重 |
该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3题。图中N、B间的距离约为
A.5000千米 | B.10000千米 |
C.15000千米 | D.20000千米 |
从C地出发,依次过D、E、F地,再回到C地,其走向是
A.先向正东走,再向正西走 B.先向东北走,再向西南走
C.先向东北走,再向东南走D.先向西南走,再向东南走此时,D地的地方时为
A.12:00 | B.15:00 | C.18:00 | D.21:00 |
该图为某大洲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该大洲的地势特点是 ( )
A.平均海拔最高 |
B.中间高、四周低 |
C.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
D.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
下列地理事物中,位于该大洲的是 (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
B.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 |
D.世界第一大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