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下图:

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64  ,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    65   ,可以说明水是由     66   组成的;
C.实验原理与    67   (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请你仔细阅读合成气冶炼粗铜和制取二甲醚的部分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是由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合成气在与黑色固体冶炼粗铜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写出其中的一个反应)
(2)在催化重整反应中CH4起的作用是: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化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草酸(H2C2O4)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认识它,爱护它。
(1)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硬水不利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我们可以用____的方法将其软化
(3)请推荐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个好举措______
(4)自然界的水因含有多种杂质而不能直接饮用。需要经过自来水厂处理后才能饮用。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若D的化学式为HClO,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军将新制的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惊奇地发现试液先变红,接着就褪色了。他查阅资料得知新制的氯水具有漂白性。为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他设计了几个实验:
【实验准备】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几朵小纸花,并晾干;加热少量新制的氯水,冷却后灌入喷壶。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Ⅳ
实验Ⅴ
喷稀盐酸

喷 水

直接放入氯气

喷水后放入氯气中

喷加热后的氯水

【实验现象】①实验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Ⅲ:紫花不变色
③实验Ⅳ:紫花先变红后褪色 ④实验Ⅴ:紫花变红,不褪色
【实验结论】新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 ==2NaAlO2 +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时停止。
(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进行的操作是,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即可。
(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为

(7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并具有浓淡的条状花纹(见右图),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冶炼铜的原料。某校课外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验证碱式碳酸铜制铜的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
1.Cu2(OH)2CO32CuO+CO2 + H2O
2CuO+C2Cu + CO2
2.CuO为黑色固体,化学性质和氧化铁相似。
(1)实验l: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装置如图所示。

①A中固体的变化为____。
②欲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B中所盛试剂为____。
③反应结束时的操作应该是____,理由是____。
(2)实验2: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将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放进试管加热,反应后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有铜生成,还有少量黑色粉末剩余。该小组同学设计方案验证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
剩余黑色粉末可能是:①氧化铜;②木炭;③木炭和氧化铜。
【实验验证】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3)某同学探究在实际反应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时反应物的最佳质量比,设计方案如下:


配方l
配方2
配方3
配方4
木炭质量(g)
0.4
0.5
0.6
0.7
氧化铜质量(g)
8
8
8
8

上述设计方案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