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
A.栽种葡萄的技术 |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大量的土地 |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
梭伦改革中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
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
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
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雅典古代民主较现代西方民主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
A.只有贵族享有民主 | B.奴隶不能享有民主 |
C.选举计票手段落后 | D.少数社会成员享有民主 |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 B.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 |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 D.中美关系进入结盟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