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和含氧酸盐 |
B.VI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
C.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越高 |
D.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形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信息如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
c(HA)/ mo1·L-l |
c(NaOH)/ mol·L-1 |
反应后溶液pH |
甲 |
0.1 |
0.1 |
pH =9 |
乙 |
c1 |
0.2 |
pH =7 |
A.cl一定等于0.2
B.HA的电离方程式是HAH++A-
C.乙反应后溶液中:c(Na+)=c(HA)+c(A一)
D.甲反应后溶液中:c(Na+)>c(A一)>c(OH一)>c(H+)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符号 |
X |
Y |
Z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11 |
0.104 |
0.143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2 |
-2,+4,+6 |
+3 |
-2 |
A.同温下,形状、大小相同的单质与相同浓度等体积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R>Y>X
B.离子半径: X2+>T2-
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 > R >X
D.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单质与氢气化合放出能量的多少:T>Z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CO2(含HC1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 |
除去HC1 |
B |
向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稀氨水 |
除去试管内残留物 |
C |
向做完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 |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
D |
将少量FeC1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
检验FeCl2是否变质 |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能大量共存,加入Fe2(SO4)3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I-、CO32-、ClO- | B.Fe2+、H+、K+、NO3- |
C.Ba2+、Na+、SCN-、Cl- | D.Cu2+、K+、Cl-、NO3-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 |
B.将SO2通入过量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
C.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最终呈红色 |
D.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