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5分) 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萃取分液 C.蒸馏法 D.洗气法 E. 加热分解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序号)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         
(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用          
(3)提取碘水中的碘,用        
(4)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用           
(5)海水中提取淡水,用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由含铁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和石膏(CaSO4·2H2O)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见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石膏
0.32
0.26
0.15
0.11
0.07
胆矾
32
44.6
61.8[
83.8
1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2)在进行操作I时的最佳温度是℃。
(3)从溶液中分离出产品II的操作II应为、过滤、、干燥。
(4)取样检验步骤中检验的是Fe3+,检验Fe3+最灵敏的试剂是大家熟知的KSCN,可以检验痕量的Fe3+。还可用KI来检验:2Fe3++2I2Fe2++I2,有资料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可逆反应。Fe3+与I反应后的溶液显深红色,它是I2溶于KI溶液的颜色。为探究该深红色溶液中是否含Fe3+,进而证明这是否是一个可逆反应,试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及以下试剂设计方案并填写位于答题卷的下表。0.1 mol/L的FeCl3、KI、KSCN、NaOH、H2SO4、KMnO4溶液,CCl4,蒸馏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
(填少量、过量)的KI溶液。
深红色如期出现

将试管中的混合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中,倒入一定量的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B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 >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为测定Cl2、Br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氯水、溴水、NaCl溶液、NaBr溶液、酒精、四氯化碳)

实验步骤如下:
由上回答下列问题:
(1)2ml试剂是,加入少量试剂,再加入试剂
(2)现象是
(3)此实验可以证明Cl2的氧化性(填强于、弱于)Br2的氧化性,此反应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某自主学习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粗颗粒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装置,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可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蘸有碱液的棉花。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试剂分别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其中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处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的现象,C处药品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