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锥形瓶中装待测液)
配制待测液:将2.0g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200mL溶液。
(1) 滴定:盛装0.20mol/L盐酸标准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滴定时,先向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加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过程中两眼应该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 滴定序号 |
待测液体积(ml) |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 1 |
20.00 |
0.50 |
20.55 |
| 2 |
20.00 |
6.00 |
25.95 |
纯度计算:烧碱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
(3) 对几种假定情况的讨论:(填无影响、偏高、偏低)(说明:测定的结果指烧碱样品的纯度)
①若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酸式滴定管后即装标准盐酸,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③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或定量测定CO,反应为:
5CO(g)+I2O5(s)
5CO2(g)+I2(s);ΔH1
(1)已知:2CO(g)+O2(g)
2CO2(g);ΔH2
2I2(s)+5O2(g)
2I2O5(s);ΔH3
则ΔH 1= (用含ΔH2和ΔH3的代数式表示)。
(2)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
①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v(CO)= ,b点时化学平衡常数Kb=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B.两种温度下,c点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 C.增加I2O5的投料量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 |
| D.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b<Kd |
(3)将500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170℃下充分反应,用水—乙醇液充分溶解产物I2,定容到100mL。取25.00mL,用0.010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样品气中CO的体积分数为 。(已知: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与I2O5不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
苯和液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填写下列空白:
(1)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 D 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2~3 min后,在B中的NaOH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可以用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乙醇和汽油经加工处理形成的车用燃料即乙醇汽油。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里加入2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外焰中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如图),取出铜丝,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 。
(2)写出乙醇与氧气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车用燃料,符合我国的能源战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写出一条即可) 。
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醛(CH2=CHCHO)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A与B合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
(3)由石油裂解产物丙烯合成聚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为20%的H2SO4溶液,其作用是 。
(2)试剂2为 ,其作用是 ,使检验水解产物
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检验淀粉液是否已完全水解,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则证明淀粉未完全水解的现象是 。
(5)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 (填”能”或”否”),若不能,其原因是 ,最简单的改正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