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一制度是指:
A.秦代的三公九卿 | B.唐代的三省制 | C.元代的中书省制 | D.明代的内阁制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 | B.阳明心学 | C.经世致用之学 | D.考据学 |
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
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
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 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阳明 |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
D.朱熹教人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