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22—23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1月我国东部地区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可能加剧雾霾的是

A.冷锋过境 B.雨雪天气 C.气旋过境 D.逆温现象

能及时监测雾霾天气发展变化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GNNS

2013年8月,我国东北地区洪水严重,但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罕见持续酷热干旱,造成这些现象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下垫面状况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烟台比济南

A.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慢  B.大风日数少,年降水量多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日出早,白昼时间长

关于图中区域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河流流速慢,内河航运发达
B.东营市发展化学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
C.济南和日照相比,寒潮出现频次较低的是日照
D.春末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伏旱

读我国某省区农业景观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此景观在下列哪一省区中最常见

A.河北 B.广西 C.江苏 D.黑龙江

该省区常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地表塌陷 C.水土流失 D.湿地破坏

下图所示的圆为一条纬线,M点为某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M、N两点的经度差为6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若N点为北半球某地夜晚2时,则

A.M点的昼长为8小时 B.此时N点处正值日落
C.M点的昼长为20小时 D.此时M点处正值中午

某日图示纬线的最大太阳高度为77°,M点地方时为5时,N点处于白天,此时N点的太阳高度约为

A.33° B.30° C.60° D.44°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