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语文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了“气候物候”、“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每到冬季,就会有一群被称作“鸟类熊猫”的黑颈鹤飞到位于云南昭通的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在大山包,有一个人二十多年来一直陪伴着这一群“精灵”,这个人名叫王昭荣,一九九八年,王昭荣了解到黑颈鹤的数量正在减少,他下决心要保护好黑颈鹤。从那以后,王昭荣开始到处宣传黑颈鹤的基础知识和保护黑颈鹤的意义。
他们编辑出版了会刊《黑颈鹤》、文艺副刊《绿色风》、慈善副刊《爱之源》;组织志愿者对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进行考察,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与世界各地环保组织联系,从食物等方面为黑颈鹤提供援助;在当地广泛宣传倡议保护黑颈鹤等。
“黑颈鹤总是一对对出现,亲密相伴。如果你非要走近去拍照片,它们就一起飞走,在天空渐渐远去。黑颈鹤对爱情非常专一,固守一夫一妻制,雌雄二鸟朝夕相伴,终身厮守。一旦伴侣先它而去,无论雌雄,均悲伤绝食,忧郁死去,或者冲向长空,然后收翅坠地自戕。”王昭荣说自己从黑颈鹤身上更深的体会到了爱情的真正含义。
现在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已经从一九九二年的三百五十只发展到今天近两千只。
探究题,你从这则通讯里读出了哪些气候物候知识?你了解了黑颈鹤的哪些知识?请选择一个问题用自己话总结出来。
大山包的黑颈鹤请你为他们写一个广告,请求当地群众保持好它们。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则让黑颈鹤放心的广告吧。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中考湖南株洲卷)按要求回答问题
课文《好嘴杨巴》中,李鸿章把茶汤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大发脾气。杨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但杨巴的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如果杨巴生活在今天,他应该怎么说?(注意:在原话的基础上删改,既让李鸿章明白是碎芝麻,又要给他留足面子。)

育英中学广播站的读书栏目“开卷五分钟”开播了,现在向你约稿。本期的主题是“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广播站提供了以下资料,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项,从人物经历和自己感悟两方面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稿子。
《草房子》中的细马 B.《童年》中的阿廖沙 C.《简·爱》中的简·爱

写作
萤火虫观赏指南
一、观赏时间
1.每年的3月、4月是最佳观赏月份。
2.每天最适宜观赏时间在19或到21点。
二、必备物品
1.防蚊液
2.长袖衣裤和旅游鞋
三、注意事项
20.3月末4月初的夜晚,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变成了“荧光海”,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观赏萤火虫,但不少游客的行为造成了萤火虫大量死亡。为此,欣欣同学准备在“丽水欣欣港”发布(萤火虫观赏指南),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帮他完成“指南”中的?“注意事项”(至少写出3条)
萤火虫生命周期短暂,被抓后最多只能活两三天。它发光的目的,是为了求偶从而繁衍下一代,其耐光性非常强,只要存在光污染,如照相机和手机的闪光灯、手电筒、车灯,萤火虫便无法发现异性。无法进行交流,甚至无法交配产卵。太过嘈杂的环境,会让胆小的萤火虫提高警觉躲在书从中不出来,或者因受到惊吓而死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北国早春,山野的杏花先开,那干瘦乌黑的枝条上绽放出明亮的粉色花朵,生意盎然。但远看那山坡上一簇簇的杏花,一团团白灰灰的,被()在灰暗的土石中,倒像是癞秃头上的疮疤。花,宜近看不宜远看;树,依凭体态之美,才宜于远看。鲜艳的碧桃,远看不过是一堆红色灌木,失其妖娆;牡丹、芍药,远看也不见其丰满华贵之态,只呈点点嫣红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画花大都表现折枝花卉,取花瓣转折之柔和,如亲其肌肤,闻其芬芳。
鲜花令人珍惜,花比青春,年华易逝,虽然花期苦短,但是这实在是人生千古憾事。为了赋予短暂的花期以恒久深远的含义,人们赞美莲是花之君子,兰为空谷佳丽, ……其实正是生命的轮回,促成了人间的缤纷多彩。
(1)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衬托依托鲜嫩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上下文,仿照“兰为空谷佳丽”这一句子,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藏nì()不()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