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
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正确的历史结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先定论”的主张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美国的创始人之一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主要表达()
A.美国的政体选择不当 |
B.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调整 |
C.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不足 |
D.美国内忧外患,执政党面临危机 |
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自《原理》问世300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
A.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 |
B.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 |
C.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 |
D.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
1950年,对苏南1772个乡的统计显示:“资本家在农村中占有的土地占土地总数的1.14%,其中以无锡、吴江、上海、川沙等县为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数的2%-5%以上……占苏南总人口0.72%的工商业资本家,占有苏南地区1.07%的土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具有复杂性 |
B.民族资本家均由地主演变而来 |
C.土改与工商业改造须同时进行 |
D.完成民主革命是当时的主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