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2月)一文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 其 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 )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 B.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
C.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
(2015年上海卷历史18)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
A.展开“修约运动” | 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
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 D.推行教育改革 |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 |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
B. |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
C. |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
D. |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
(2015年上海卷历史31)根据所学知识及下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 | B.整顿官场风气 |
C.削弱王室的特权 | D.废除分封制 |
(2015年江苏卷历史17)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