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
B.使不同种群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
C.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方向演变 |
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类元素在①⑤⑥过程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有机物 |
B.两类元素在③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 |
C.图中⑨过程在两类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
D.图中⑧过程主要发生在硫元素循环过程中 |
雄果蝇的一个体细胞经正常的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l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和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色短杆菌用于赖氨酸生产时,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理想菌株是诱变育种的成果 |
B.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大量合成谷氨酸时,培养基中C:N比为3:1,此时菌体种群处于稳定期 |
C.由培养基的成分和发酵条件的控制可如,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异养需氧型,在自然界中属于分解者 |
D.黄色短杆菌的性状主要由拟核DNA中的基因决定,其基因结构的特点是编码区是连续的,而黄色短杆菌质粒中的基因结构不具有此特点 |
下图是有关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示过程的发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利
②注射抗生素治疗疾病属于图中“④”过程
③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是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物质A吸附到某些细胞的表面
④细胞a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⑤其中“①”和“⑤”过程的发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⑥“②”过程的完成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A.①③④ | B.①④⑤⑥ | C.②④⑤⑥ | D.①③④⑤ |
人们对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利弊有激烈的争论,假设正方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是有利的,反方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是有潜在风险的。下列观点中支持正方的是
A.转基因农作物会产生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 |
B.转基因农作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
C.推广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
D.抗虫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