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后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 )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D.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 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进行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0年8月28日,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武术搏击交流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意味着
A.不同民族文化既有其共性,又存在差异 |
B.不同民族文化既存在差异,又逐渐趋同 |
C.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D.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就是学习其他民族文化 |
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无论身在何处的中国人都要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来庆祝。这说明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