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
(2)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3)简要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在探讨“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的发展轨迹”问题时,某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探究。
材料一:美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基督教新教精神对美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在激烈竞争中赖以自律,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倡导集体合作,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宣扬平等,是物欲横流的浊浪中的净化剂。自由主义的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平两个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是普遍信仰。
——据资中筠《美国的强盛之道》
材料二: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三: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四: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幺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阅读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美国制定的体现“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
(2)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
(5)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大国凭借各种有利因素,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崛起就曾经震撼全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颁布与实施,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德国等国蓬勃展开。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终于成为了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个文件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一中,“严峻的形势”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材料三显示,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腾飞。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有哪些重大发明?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时晚清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怎么看?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称志样 《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
材料二《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