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出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 “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文中的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
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 |
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 |
C.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 |
D.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你认为下列对其评价最准确的是()。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 B.提倡解放奴隶 |
C.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 | D.强调了天赋人权的人文思想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皮柯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这说明他()。
A.鼓吹人的自私自利 |
B.藐视宗教,不承认上帝万能 |
C.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 |
D.强调发展个性 |
1420 - 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建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下图)。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的前进 |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C.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