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
|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
|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
|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
| 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
| 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
|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 A.政府“不抑兼并” |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
| C.重农抑商政策 | D.封建土地私有制 |
下图显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 A.拉丁美洲 | B.南非 |
| C.巴尔干半岛 | D.印度 |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
(xié)
”。(
即协,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曰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
|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 B.④③②① |
| C.①③②④ | D.③④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