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政治理念的异同 | B.证明甲午战争日胜我败的历史原因 |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 | D.质疑德相俾斯麦的评价 |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占领中国某岛,在岛上推行“皇民化运动”,强迫中国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时令节气等方面仿效日本。日本占领的是()
A.黄岩岛 | B.台湾岛 | C.海南岛 | D.崇明岛 |
“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阅读表1。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表1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
参战舰艇(艘) |
火炮(门) |
兵力(人) |
舰船损失 |
伤亡人数 |
中方 |
10 |
191 |
2052 |
5艘沉没 |
1200 |
日方 |
12 |
272 |
3566 |
5艘重伤 |
300 |
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 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D.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