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 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
| 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
| D.中美关系的缓和 |
1733年,荷兰在中国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对上述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 A.中国清王朝时期东西方贸易仍旧频繁 |
| B.荷兰商人应该是在广州买到的茶叶 |
| C.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在清朝不断提高 |
| D.荷兰保持着重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地位 |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
|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
|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
|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
图反映的是江西省在某一时期所属行政区划,这一时期是
|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张
|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
| 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 C.“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
| 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兴“天下之利”。 |
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一些文官结成集团,产生了许多文官派系,其中的重要纽带就是各种各样的“谊”,如“姻谊”“乡谊”“年谊”等。这里的“年谊”指的是
| A.同年出生 | B.同年被任命为官 | C.同年考中举人或进士 | D.同年入阁 |